传承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承项目 >> 正文
古琴文化内涵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9日 作者:七方书院浏览数: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等,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历来被视作华夏正声、元音雅乐的代表,被誉为“圣人之器”,在陕西历史中源远流长。《尚书》记载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削桐为琴,即,五弦琴。东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五弦而成七弦琴。武王亦为琴家,作有琴曲《克商操》。周礼古琴经过三千余年的发展,兴于长安,回响终南。秦汉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刘向所著《说苑·琴录》,扬雄所著《琴清英》,当时著名的琴人还有司马相如和桓谭等。桓谭时任掌乐大夫,亦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家,著有《琴道》,后由陕西扶风人班固续成。蔡邕曾在长安终南山下生活三年,著有《琴赋》,还在蓝田、曲江作五曲《游春》《渌水》《坐愁》《秋思》《幽居》,即“蔡氏五弄”。蔡文姬也有传世琴曲《胡笳十八拍》,父女两代被后人称为“终南琴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技艺精湛的专业琴家,如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等,这些琴家集聚长安,不仅以其高超的演奏技术在当时获得人们的尊重,并在搜集、整理、加工传统曲目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有不少文人本身也弹奏古琴并参与琴曲创作,著名的有王绩、王维、李白、顾况、白居易、温庭筠等。古琴从文字谱到减字谱的划时代变革,是中唐时期琴家曹柔完成的。历代琴人所创作和描写长安周围故事和人物的古琴曲以及琴学论著,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古琴文化和西安外事学院亦有历史渊源。西安外事学院地处西安市鱼化寨,西周武王在此地筑台祭天,奏琴颂乐祈福。后来作为唐朝举子赶考驿站,文人雅士聚住于此,抚琴作乐,以祈吉祥,得以鱼跃龙门、金榜题名。1997年我校在此地设立校区,此地被发现是仰韶文化时期遗址,出土有村落遗迹、瓦罐和陶制乐器等,据考古专家考证,该时期人类已在这里建村、繁衍、活动并能够以古琴奏乐。此考证鱼化寨村志亦有记载。

我校建设周礼古琴文化传承基地,主要开展古琴教育,传承和弘扬古琴文化,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以礼乐育人;开展对古琴文献、古琴曲及古琴名家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现代古琴曲的开发研究,实现古琴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收集、保护和制作古琴,传承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套精湛、完备、系统的古琴制作传统工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