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建设 >> 展示交流 >> 正文
一曲古琴《春风》陌上花开,不负韶华,共沐杨柳春风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7日 作者:七弦古琴网浏览数:

                                                                      

当春风奏出美丽的交响,树儿慢慢吐出嫩芽,街头巷尾花儿绽放,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美景如画,那是大自然无私的恩赐,也代表了一年希望的起始。

古琴曲《春风》是由许国华先生和龚一先生在198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古琴曲。乐曲在保留古琴的音色特点和韵味指法的同时,加入了许多创新的音乐元素。

在旋律方面,乐曲运用大量的临时升降号制造出小二度、大二度的变化音,通过充满颗粒感的点按;或是链接成线的滑音,制造出一种西域音乐的风格特点。复三部的曲式结构虽然在传统曲目中并不少见,但是《春风》的调性转化之丰富是古琴曲一大飞跃。曲目在引子和呈示段一直在降B调;到了展开段先转到F调后又回到降B;再现段的材料旋律则在降B、F、降A、C四个调性中不停转换,将听觉跨度不断延伸,最后回到开篇降B调,以清亮的泛音结束。

在节奏方面,曲目中运用了2/4、3/4、4/4、6/8四种节拍,分别营造出引子的从容舒缓、呈示段和再现段快速的旋律行进、展开段三拍子的跌宕韵律和用多变起伏的节奏将曲目推向结尾的高潮。主题材料的“前八后十六”[注]节奏为简单的四度音程关系注入灵魂,构成了《春风》的核心特点。加之弱拍起音、三连音、切分音恰到好处地运用,使得乐曲不断递进变化,听者在欣赏时更是感到“目”不暇接。

在指法方面,《春风》移植了琵琶中“弹挑”的指法——呈现在古琴上即为“挑劈”,为琴曲带来了传统指法很难达到的颗粒感和清晰度,也为前文所讲主题材料“前八后十六”的清晰完成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西方音乐概念中的“琶音”是第一次出现在古琴曲中,“巴”的指法也是第一次出现——通过勾、抹、托来构成分解和弦的形式;还有在全曲结尾部分通过左手三指按弦形成的两个小三和弦等等,都是对古琴创新的大胆尝试。

[注]:“前八后十六”指的是由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如图示两个小节中的前三个6所构成的节奏型。

李尔康老师个人介绍

李尔康,山西太原人,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在读生。十四岁开始学习古琴,启蒙于山西琴家彭建军老师;2013年开始随天津音乐学院李凤云教授习琴至今。2016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2020年升学入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研究生。

在校期间随【李凤云古琴传习室】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天津大剧院、天津音乐厅、威海大剧院等地进行“古琴古诗汇今曲”琴歌演出。2020年参加国际二胡名家果敢主办的“世界网上音乐节”。